首页 > 时尚 > 商讯 > 智慧医疗的计谋:让牙膏消灭幽门螺杆菌

智慧医疗的计谋:让牙膏消灭幽门螺杆菌

2016-12-21 16:33 来源:

  停下口-口喂食,你正在成为孩子胃病的传染源

  一直以来,中国家长都喜欢将食物嚼碎喂给儿童,这个举动看似温情实则潜藏着危机。成人的口腔和消化道里往往含有大量细菌,儿童口腔黏膜稚嫩、抵抗力较低,容易被成人的病菌传染。

  所幸的是,近三年来反对口-口喂食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医疗的进步和科学信息的普及,更多人意识到口-口喂食可能会让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而这种细菌进入消化系统后,会引起胃炎溃疡。

  实际上,幽门螺杆菌的威胁并不只限于儿童,成年人群(尤其是常在外用餐、点外卖的人群)受到的威胁也同样严重。

  幽门螺杆菌广泛地存活在人群的口腔、咽喉和胃部,不但能引起口臭、餐后嗳气、恶心、腹胀等看似无足轻重的情况,还会侵蚀胃黏膜,直接导致消化系统溃疡,甚至引发胃癌。

  幽门螺杆菌已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最高警示级别的I类致癌因子。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国家之一,也是全球胃癌高发国家之一,可公众对幽门螺杆菌仍缺乏重视。

  躲在胃病背后的幽门螺杆菌

  十年前在国内谈起幽门螺杆菌,大多人的印象里它只是一个医学范畴的专业名词:它或许与医生有关、或者与某种特殊疾病有关,但与日常生活并无太大关系。

  伴随近年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胃病人群的逐渐增多,人们开始更科学地看待胃病,才逐渐意识到,幽门螺杆菌是如此普遍地存活在口腔、咽喉和胃里,那些消化肠道溃疡传来的疼痛,原来大多都由它而起。

  其实早在1899年,波兰的Walery Jaworski就从灌胃液中发现过螺旋状细菌,当时并未受到关注。直到一百年后,澳大利亚病理学家Robin Warren和内科医生Barry Marshall合作研究才发现了这种细菌和胃病之间的关系。

  1989年,这种细菌被命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1994年,美国NIH发表新的指南,承认大多数再发性消化性溃疡可能因幽门螺杆菌所致,全美的医学界开始转变观念。

  2005年,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研究成果直接挑战了当时将胃病定义为生理病变而非传染性疾病的传统观点,突破性地深化了人类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因果关系的认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全球癌症负担在不断加重,其中肺癌、肝癌和胃癌被列为癌症死亡最常见病因。有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而在目前针对慢性胃炎患者人群的筛查中,90%-95%的幽门螺杆菌检查都呈阳性,远高于其他人;同时,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群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

  目前,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感染,影响着全球约50%的人口。2014年的《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中,提议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应给予根除治疗。眼看幽门螺杆菌传播得越来越广,如何根除成为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

  杀死幽门螺杆菌的“阳谋”

  自从1929年人类发现了青霉素,抗生素就一直是杀死细菌最直接的办法。同样的,在1994年美国NIH在承认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直接联系时,也建议使用抗生素。事实上,目前要根除幽门螺杆菌(Hp),需要3-4种药物联合使用,至少两种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杀死病菌,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问题,造成胃部不适、肝肾功能损害或者肠道菌群紊乱等等。为了杀死一种还未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细菌,在不少人看来似乎并不值当。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人对抗生素的滥用,幽门螺杆菌逐渐产生了耐药性。随着时间推移,在同样的治疗方案下,复治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初治者明显下降;甚至部分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进入二线治疗后仍无法奏效,究其原因是幽门螺杆菌对部分抗生素日益严重的耐药性。

  对于幽门螺杆菌越来越“顽强”的现状,医学研究与科技创新都在寻找是否有可能在源头处截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不是在病症出现后才服用抗生素。

  研究指向:“口-粪”、“口-口”、“口-胃”是目前幽门螺杆菌传染的主要途径,“病从口入”用在幽门螺杆菌上再恰当不过。

  一部分幽门螺杆菌通过口腔的吞咽由口及胃引起感染,并通过口口传播传染给他人;另一部分幽门螺杆菌,继续“寄生”在口腔这个“存储仓”中,逐渐繁衍壮大并伺机引发机体和他人感染。

  幽门螺杆菌躲在口腔当中,导致胃炎、胃溃疡反复,而作为复治者,前期治疗又增加了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如此说来,在胃里让抗生素与细菌的开战就像一个绕不出的循环局。

  所幸的是,近五年来科技医疗的创新,让专门家们将目光放在了研究幽门螺杆菌本身。

  在口腔里的温柔的“杀戮”

  由于引发的病症出现在胃部,检测目标就通常“瞄准”了胃内的幽门螺杆菌,而这样却恰恰忽视了幽门螺杆菌的另一个重要“储存仓”——口腔。细菌藏在牙菌斑、唾液中,同样会给人造成胃病困扰,感染了的患者还会出现挥之不去的口腔异味。即使胃里的幽门螺杆菌被消灭,口腔中残留的细菌仍然会源源不绝地进入胃,导致胃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

  那么,清洁口腔能阻止幽门螺杆菌从口入吗?在医学创新研究中,医疗专家发现要在口腔中杀死幽门螺杆菌,远比在胃里杀死幽门螺杆菌要温柔有效得多。

  2012年3月,一个由口腔科、肠胃科专家和幽门螺杆菌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启动了在口腔里杀死幽门螺杆菌计划。

  经过两年的研究,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叫做乳铁蛋白的多功能蛋白质,它能与口腔里的幽门螺杆菌结合,抢夺其赖以生存的铁离子,破坏幽门螺杆菌的生存环境,从而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

  还另一种叫做溶菌酶的生物活性蛋白,能够直接溶解幽门螺杆菌及口腔病菌的细胞壁,迫使幽门螺杆菌凋亡,并促进溃疡受损组织修复。

  而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主要藏匿在牙斑菌中,清除掉牙斑菌就毁灭了幽门螺杆菌的生存环境。壳聚糖是一种针对牙斑菌的强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还能抑制牙龈出血。

  2014年,研究团队将研发的牙膏命名为清幽,并申请发明专利。这个来自比尔夫生物科技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着手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力图打造全球第一个专注于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预防干预、精准治疗的临床技术平台,建立与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慢性病管理大数据库。

  作为上市公司赛为智能的全资子公司,比尔夫生物科技的研究主要围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缺铁性贫血两大病种,正在开发治疗幽门螺杆菌和缺铁性贫血的食品、保健品、药品等;其中,对幽门螺杆菌对研究目前已经获得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

  经过多次配方改良,比尔夫生物科技用“乳清蛋白”的高生物活性和低铁饱和度的特性,在预防和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尤其是在对于采用三联、四联抗生素久治不愈并产生耐药菌株的感染者中产生的效果超过了预期。

  除了独有乳清蛋白活性成分能够清除幽门螺杆菌,预防其传播及胃肠道感染外,比尔夫生物科技研发的清幽牙膏在抑菌、预防缓解菌源性口臭、治愈口腔溃疡、促进口腔黏膜自我修复和自我防护上都取得了不菲的效果。

  避开抗生素对身体的伤害,解决幽门螺杆菌“病从口入”的危险,比尔夫生物科技通过牙膏的创新,使幽门螺杆菌的预防和根除变得更简单和温和。在科技创新快速进步的今天,像比尔夫生物科技这类智慧医疗将为更多的疾病,提供更多更效的解决方案。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联系方式|撤稿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