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滚动 > 专访重庆唯一“山花奖”获得者余继平(图)

专访重庆唯一“山花奖”获得者余继平(图)

2014-03-26 16:09 来源:重庆青年报
余继平:如果按照现在的认识、模式去发展,肯定会走向一致。但是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包括我们国家也提倡保护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我们真正把它的文化内涵、开发方法认识清楚,就不会走向同质化。

  余继平最近刚完成对遵义12个区县和2个代管县的石雕艺术田野考察,过去十多年他都如这般一直“在路上”。

  不合理开发是最大打击

  重青:“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的提出,是基于你的研究,还是它是已有某个体系的某个部分?

  余继平:我们选取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是因为研究中国民间美术的很多学者一般是研究北方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美术现象,乌江流域的描述和阐述比较少。比如杨先让先生的《民间黄河》(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就主要是西北地区美术的研究。

  重青:全国的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整体是什么情况?

  余继平:相对其他领域的艺术研究,民族民间美术的研究状况是比较薄弱的,为什么呢?大家都喜欢舶来品,以前我们有工艺美术专业。后来各个高校都改成了设计学院或者专业,漆艺专业、陶瓷艺术专业等都没有了。

  重青:也就是说民间美术的研究受到了忽略和低估?这是否是因为它本身与潮流并不相符?

  余继平:这不是它本身与潮流不相符合的问题。有一些认为它“土”的误解,一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文化如何结合时代发展研究得不够,对司空见惯的东西不重视。二是民族美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表达得比较通俗、直观,在一些历史时期、历史运动中最容易被抛弃和打击。比如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等,致使人们也不敢去研究、传承它。三是教育体制,上层设计的问题,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是按西方艺术思想和教育模式展开的,置身其中的设计教育整体地忽略了中国传统工艺观、材料观以及造型观、色彩观的培养。

  重青:外来文化、现代市场经济是不是给乌江流域以农耕为基础、手工业为主业的少数民族带来了灾难?

  余继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与融合是必然的,部分民间文化主体没有跟上这种变迁,就会导致我们感觉到很多以前的文化艺术“走丢了”。但其实社会不可能不进步,这些艺术的传承人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理性、主动适应环境,跟上发展的步伐。

  事实上,民族民间工艺在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开发过程中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才对其造成了打击。比如移植或者虚构、人工打造“民俗村寨”,欺骗和忽悠游客;为了招徕游客,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摆设,成为旅游景点的表演者;“农村宅基地复垦”,由于没有认真评估,把有些不该推掉的给推掉了等,这些才是对传统文化灾难性的打击。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联系方式|撤稿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