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时装 > 解读琅琊榜良心造型:看古装剧怎能不识头上的发冠?

解读琅琊榜良心造型:看古装剧怎能不识头上的发冠?

2015-10-26 10:33 来源:搜狐时尚
导语:亲们,琅琊榜收获了高收视率,也获得极大好评,其中,里面的礼仪、衣着、服饰等细节十分考究,堪称妥妥的教科书,据悉,里面的衣冠细节参考了当时南北朝时期的时代风格,顶天立地,从头开始。中国作为衣冠上国,向来讲究衣冠不分家。首服也称“头衣”,泛指一切裹首之物。主要包括冠、冕、巾、帽。下面小编就为你解读古代的衣冠的”冠“。

  幅巾

  用整幅的巾,从额往后包发,并将巾系紧,余幅使其自然垂后,垂长一般至肩,也有垂长至背,用葛布制成,称为“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用细绢制成,则称 “缣巾”,为王公雅士戴用。软裹巾。

  结巾

  用巾裹头,将其两脚系结在头顶之前,呈同心结状,将余下的两脚覆在髻上,并翻卷于脑后,使其自然垂下,常为武士衙卫常戴用。

  纶巾

  硬裹巾。中部有卷褶,多为文官、谋士、雅士所好,孔明“羽扇纶巾”的形象实在深入人心,故纶巾亦名诸葛巾。

  东坡巾

  硬裹巾。以藤为里,以锦为表,用漆漆之。或以较硬的薄纱制作。两侧为巾檐,前开后合,后垂有布帛,为雅士逸隐所好,宋代词人苏轼常戴此巾,亦名为东坡巾。

  儒巾

  四方平直,巾式较高,并有两带垂于脑后,飘垂为饰,一般为儒生所好戴,明代更为盛行。

  逍遥巾

  也称荷叶巾,宋代庶人的一种巾子,类似于小包巾,只是有两脚垂于后背,取飘然之意,称为逍遥巾。

  纯阳巾

  (乐天巾)

  硬裹巾。上高下低,顶部用帛叠成一寸宽的硬褶,叠好后斜覆于前,像一排竹简垂之于后,并有二脚系结于脑后,使其自然垂下,传为吕洞宾所创。也可按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的名,称之为乐天巾。

  网巾

  网巾编结如渔网,是一种系束发、髻的网罩,多以黑色细绳、马尾、棕丝编织而成。戴网巾,除约发外,又是男子成年的一个标志,一般衬在冠帽内,也可以单独使用,露在外面。

  折上巾

  又名翼善冠。乌纱帽折角向上加“善”字,后名“翼善冠”。与唐代相较,明代“翼善冠”要简化得多,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唯一实物,是万历帝朱翊钧的金制翼善冠。

  帽与幞头

  幞头是由头巾与包首兑变而成,始创于后周武帝,以三尺皂绢(向头后幞发,故称为幞头。幞头有软裹,硬裹之别。至宋代,幞头已成为主要的头饰,自天子至王公、列臣及庶民皆可同戴,以后的官帽亦由此逐渐兑变而成。

  帽,秦汉时代就有帽,是由冠兑变而成。依记载;将冠的骊裁掉成为帽,为官吏在宴居(闲居)时戴用,庶人与无爵位者也常戴用。“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可用服之。”自此帽才被采用,特别是明代,乌纱帽成为官吏的主要冠式。

  平式幞头

  是一种软裹巾式,顶上的巾子较低而平,亦称‘平头小样”,为一般士庶与官吏宴居(闲居)时戴用。

  结式幞头

  结式幞头也是一种软裹巾式,在幞头之上加一巾子,将其两脚系结在头前,呈同心结状,将另两脚反结在脑后,为将尉、壮士所好戴用。

  软脚幞头

  软脚幞头是在幞头之下衬以“巾子”(即假发),或“木围头”使幞巾的外型乎整固定,幞巾的两脚加厚并涂漆,成为软脚,使其乎展下垂,行动时则飘动尔雅,为文官与学士所爱戴用。

  圆顶直脚幞头

  这是一种硬裹幞头,用“木围头”衬在额前,再用幞巾裹之,也可用藤草作成内型,外糊皂纱,涂漆而成,其两直脚用铁丝织成,外罩漆纱,使其向左右平伸,为朝臣与地方官吏所用,唐,宋,明历代皆有采用。

  方顶硬壳幞头

  这是一种硬裹的巾帽,用铁丝或藤草编成内型的硬壳,再糊绢或罗,并涂于黑漆,外型方而隆起,左右两脚用铁丝制成,并糊漆纱,向两侧乎伸或上翘,为宋代官员所好戴。

  乌纱帽

  这是一种硬壳帽,其内型用铁丝编织而成,成为硬壳,后部高而隆起,内衬黑纱,外涂缯纱,涂黑漆,外型多为圆头,前有一折,并饰以玉胜(以示明洁)。其左右两角形如纺锤,向两侧平展,为百官士绅所爱戴。

  大檐帽

  大檐帽其帽延伸长如笠,顶上饰有红缨,初为轻藤所制,后改为厚毡,能御兵刃。为武将、勇士所好戴用。

  帷帽

  帷帽原属胡装,一般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其长到颈部,以作掩面,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网改短,亦称“浅露”。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联系方式|撤稿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