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中国为什么造不出圆珠笔头?

重磅!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2017-01-09 10:19 来源:中国网
小小一个圆珠笔头为什么中国没有回造不出来呢?揭秘中国造不出圆珠笔头的真相,不过现在大家不用担心了,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下面Mshishang小编带大家去看看这是怎么回事!【重磅!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很久以来,有个事儿一直压在中国制造业的头上:

  揭秘:中国造不出圆珠笔头的真相

  现在中国占领了全球80%的圆珠笔市场,一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说明世界圆珠笔年销量顶天475亿支。

  但是,实际上根据淘宝价格5分钱一个估算,10000个包邮计算,475亿支圆珠笔头的市场规模只有23.75亿元的价值,也就是说抛去人工费用、厂房租金、水电费、设备损耗、税收等等后,剩余利润有10亿左右已经顶天了。

  试问:能用价值十亿的圆珠笔技术否认整个中国的钢材产业的能力吗?

  圆珠笔头上的圆珠仍然需要进口

  更加值得一提的一点是:

  回头细想,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他透露了一个“秘密”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总理强调的关键是生产磨具钢而非主要是生产球珠问题。

  其实,笔头和墨水是圆珠笔的关键,其中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圆珠笔球珠并不全是不锈钢的,而多是碳化钨——这一最接近金刚石的材料。实际上目前,碳化钨球珠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我国已经具有很好的基础,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出口。

  我们生产不出来的只是不锈钢的“球座体”。我们进口的不锈钢是用来做那球座的,那颗珠并不需要进口!但是球座体的生产,无论是设备技术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如果有人问脑残问题:为什么中国钢产量那么大却生产不了圆珠笔用钢珠?

  斩钉截铁的回答:因为圆珠笔那颗珠不是钢珠,而大部分是碳化钨!

  目前原油,铜等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组合工具,既可以分散风险,又能获得较高收益,近年来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回报都是相当可观,解读市场热点、盘前分析以及后市操作策略可关注-

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如果不是李克强总理说出来,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还需要进口。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圆珠笔之问”,更是“中国制造业之问”!

  在2015年11月央视播出的《对话》节目里,贝发集团董事长表示,困境依旧。

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但是,现在事情有了新变化!先看一组图:

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这就是圆珠笔的生产线

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这份文件显示,太钢完成了笔尖钢制定标准的工作!“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小小“笔尖”拷问,给中国制造带来巨大启示。一支司空见惯的中国笔,书写出的是创新驱动的中国力量。

  尴尬: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

  在宁波贝发笔业生产线上,每年有30亿支圆珠笔下线,这个数字放大到全国是380亿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光鲜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宁波贝发集团品质部经理徐君道说:“笔尖钢我们一般说的就是笔头部分。我进入制笔行业以来,笔头不锈钢材料都是从日本进来的,不仅是国内,国外的制笔材料不锈钢材料也是日本的。”

  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直径0.5-1.0毫米的碳化钨球珠我国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出口。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中国每年要生产380亿支笔需要用一吨12万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尖的钢材,付出外汇1500万美元。

  这是一种来自瑞士公司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笔头的关键部位,比如碗口,它的尺寸精度都是在两个微米,它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在0.4微米,这样一个技术要求。”宁波贝发集团品质部经理徐君道说。

  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小小“笔尖”考验着中国制造。

  突破:给数百亿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

  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

  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认为,钢材要制造笔头,必须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配比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着钢材质量,这个配比找不到,中国的制笔行业永远都需要进口笔尖钢。

  为了提炼材料,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说,因为开发这个产品没有可借鉴的资料,都是从一个成分的配比从几十公斤的开始炼,各种成分加入多少这个次数没法统计了。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联系方式|撤稿声明